找出「肌筋膜」的痠痛訊號 一次鬆解所有痠痛問題

各種酸痛感,其實是提醒身體關節、肌肉正在承受壓力的警訊。

生活中各種習以為常的痠痛感,對身體而言其實是一種「人體力學壓力的訊號」,所謂人體力學壓力是指身體組織承受擠壓、拉扯、扭轉等各種的物理壓力,例如:提肩胛肌緊繃拉扯頸椎,限制脖子的活動。當身體承受上述人體力學壓力,因而感到疼痛或任何不適,即為人體力學壓力的訊號, 它提醒身體的關節、肌肉與肌腱韌帶正在承受壓力。

如同肚子餓與口渴也是生理需求的訊號,這些都是引導我們注意身體狀況的警訊。

面對痠痛,許多人只是急迫地想直接舒緩,例如:吃止痛藥或使用膏藥貼布來緩解疼痛,而鮮少留意身體發出的痠痛訊號, 究竟是要傳達什麼訊息。如果無法確實解讀痠痛背後的訊息,只能暫時消解症狀,而無法找到有效鬆解痠痛的方法,就好像生病只顧吃藥消除症狀,但平常還是維持著糟糕的生活習慣,結果疾病無法根除,反覆復發變成宿疾。

與大家分享鬆解痠痛的方法前,需讓大家先認識痠痛訊號的組成來源。我們常在尋找能一次鬆解所有痠痛問題的方法,實際上,針對不同痠痛類型理應使用不同的鬆解痠痛方法,本書介紹的肌筋膜篩檢療法適用哪種痠痛對象呢? 請先認識痠痛訊號的來源。

從力學角度切入,痠痛其實是某些組織承受人體力學壓力後所釋放的訊號,釋放痠痛訊號的來源可分為以下三大類。

源於「關節」的痠痛訊號

這類痠痛是指關節面或關節囊承受壓力而刺激周圍痛覺神經所產生的痠痛訊號,這類型的痠痛通常和關節軌跡錯誤、骨頭排列歪斜讓關節承受壓力有關。例如:長期習慣翹腳的人,通常會有骨盆歪斜問題,歪斜的骨盆可能造成腰椎關節受壓不對稱,讓腰部活動過程出現卡卡感覺,這類腰痠訊號就是來自於歪斜的骨盆,因腰部關節負擔增加所致。

此痠痛類型的鬆解重點在恢復關節活動軌跡與排列,非本書所針對的鬆解對象。

源於「椎間盤」的痠痛訊號

此類的痠痛是指椎間盤承受壓力而刺激周圍的痛覺神經所產生的痠痛訊號,此痠痛類型主要源於椎間盤突出或退化,而在脊椎活動過程中遭受壓力。例如: 常要反覆彎腰工作的朋友,容易因頻繁推擠腰椎椎間盤,最後讓椎間盤逐漸變得鬆弛不穩定,之後只要輕微彎腰就會讓椎間盤向後位移,擠壓到會引起疼痛的神經組織, 而這類型的腰痠就是不穩定的椎間盤刺激所致。

這種痠痛類型的鬆解重點在椎間盤的復位與減壓,因此該類型痠痛也非本書針對的鬆解對象。

源於「肌筋膜」的痠痛訊號

這類痠痛是指肌筋膜緊繃,阻礙身體維持姿勢與活動,導致身體某部位肌群過度用力所產生的痠痛訊號,這通常和某肌筋膜緊繃干擾身體正常出力的品質有關。例如: 睡太軟的枕頭時,常會讓脖子一些肌群整晚不自主出力而緊繃,起床後發現脖子落枕, 頭朝某一側轉不過去,這類型的肩頸痠痛是由於某條肌筋膜緊繃,限制了脖子活動所致。

這種痠痛類型的鬆解重點在找出干擾身體出力的壓力來源(也就是關鍵緊繃位置),再進行針對性放鬆,此痠痛類型即為本書主要針對的痠痛族群。

大部份痠痛的區域都非真正壓力來源,臨床上,當人體力學壓力刺激某身體組織產生疼痛,我們常會發現造成人體力學壓力的源頭與疼痛部位是不同區域,例如:落枕的右側肩膀疼痛,卻是左側脖子前方的胸鎖乳突肌緊繃所致,因此如何準確找出真正構成壓力的關鍵緊繃位置相當重要, 這也是本書所介紹的肌筋膜力線篩檢療法(Myofascial Line Screen Method,MLS療法)主要的特色。

全民人體力學

本文摘選自《全民人體力學保健教室》,方舟文化出版。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