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成身障者無法獨立就醫 復健之路受阻
據調查,無法獨立就醫的身心障礙者高達近6成,但照顧資源普遍短缺,許多需要定期就醫復健的身障者,因此白白斷送了復健之路。像是以肢體運動機能障礙為主的腦性麻痺患者,因目前沒有直接的治療方法,若不趁6歲前黃金治療期開始持續復健,隨著年齡增加,視覺、聽覺及語言溝通等併發症可能隨之發生。
 
據「民國 100 年身心障礙者生活狀況及各項需求評估調查」結果顯示,身心障礙者無法獨就醫佔57.27%,其中就醫上的困難以「無法獨完成掛號的就醫程序」最多(85%),「交通問題難以解決」次之(31%);身障者大多數居住在家(92.84%),其中有9.08%需要他人協助上下樓,卻有5.41%身障者的家宅無電梯;然而家屬常因工作忙碌無法陪伴,使身障者更加缺乏照顧資源,就醫復健之路困難重重。
 
例如以肢體運動功能障礙為主的腦性麻痺患者,因其行動不便,出門到醫療院所做復健時往往須依賴親友陪伴,甚至靠復康巴士協助接送,而到達院所還必須排隊等候使用復健器具。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常務理事暨活動委員會主任委員徐政峰表示,無論對病友或親屬,每次出門復健都是一次痛苦煎熬,因此腦麻患者的復健很難貫徹。
 
對腦麻患者而言,物理治療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可預防肌腱攣縮、肌肉萎縮、關節活動幅度減少;醫院配合家中持續不斷的復健運動,可改善腦麻患者的肌力及肌耐力、柔軟度、平衡力、心血管及呼吸系統,不僅增加他們的肢體機能,更減少對照護者的依賴度,尤其趁6歲以前黃金治療期開始接受治療,可降低未來障礙的嚴重程度。
 
徐政峰強調,腦麻患者不僅須固定就醫接受物理、職能或是溝通治療,在家裡更應持續做運動及單一部位伸展動作,才能維持復健效果。
 
運動器材生產商岱宇國際公司有鑑於此,研發出可作為復健運動健走練習,促進患者步伐由小逐漸拉大的居家用訓練機,並特別捐贈給中華民國腦性麻痺協會,希望喚起國人對身障者復健問題的關注。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