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女嬰兒比趨緩 欲生男者5成仍想篩選
華人傳統重男輕女的觀念,使台灣嬰兒性別失衡現象曾在92年高居全球第3,恐增未來男性「娶不到老婆」的危機。國健局近年調查顯示,101年的新生兒性別比已降至1.074,破台灣25年來新低,但據調查,想生男寶寶卻不符期望的產後婦女,仍有近5成希望篩選性別!(照片來源/資料庫)
 
台灣新生兒性別比曾在92年達1.102,高居全球第3名,經衛生署99年起監測出生性別比、掃蕩性別篩選違規廣告、增修法令等動作,以及社會團體支持,我國新生兒性別比由99年的1.090,降到100年1.079,101年更降為1.074,向正常範圍1.060趨近,也創下自民國76年25年來的最低點。
 
衛生署國民健康局表示,自然狀況下,嬰兒出生時的性別比男嬰略高於女嬰,其正常範圍介於1.02-1.06間。由於男嬰夭折率較高,出生時男稍多於女,到適婚年齡男女人數就會相當;但如果篩選性別,男女新生兒比超過1.06,就會造成適婚男性人數多於女性,讓男人面臨「娶不到老婆」的危機。
 
國健局100年對全國民眾及產後婦女,進行對子女的性別態度以及曾否進行性別篩檢的經驗調查,結果顯示,7成1民眾對子女性別沒有特別偏好;6成5剛產後婦女對這一胎的性別期望為「男女均可」,而偏好女生者(20.7%)更高於偏好男生(14.7%)。
 
然而,詢問到如果生下一胎,是否會使用人工技術篩選性別,回答「會」的比率為9.6%,其中本胎想生男卻不符期望的產後婦女,希望篩選性別的比率高達42.4%;本胎想生女卻未如願者,有14.1%希望篩選;本胎與期望一致者則僅有6.4%。該調查說明了為何在女男平等的社會意識下,男嬰的性別比仍偏高,因為想生男孩者欲干涉胎兒性別的比例,遠高於想生女兒或男女均好者。
 
國健局表示,雖然國內的出生性別比已有下降,但仍與自然的出生性別比1.06有一段距離,期透過宣導改變國人觀念,並與醫界共同組成防線,將國內出生性別落差拉回正常。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