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乳癌3大關鍵!多運動、多吃蔬果、定期乳房檢查
根據衛生福利部統計,臺灣女性罹癌發生率的第一名是「乳癌」,乳癌防治基金會董事長張金堅表示,目前臺灣每十萬人口中約有八十位乳癌病患,在世界中算是「中發生率」的國家,美國是每十萬人口中約有一百一十位到一百二十位,屬於高發生率的國家。只是,美國每年的新增病患已持平,甚至有微降的趨勢,而臺灣每年的新增病患卻以七%的速度在上升,逐漸往高發生率國家靠近,凸顯了女性認識乳癌、防治乳癌工作的重要。

乳癌發生率與遺傳、生活方式相關
癌細胞源自正常細胞,要形成癌症,有一定的癌化期,在惡性腫瘤被發現之前,體內孳生的癌細胞可能早已存在十至二十年之久。一公分的腫瘤當中就有十億顆癌細胞,當癌細胞數量成長到十的十二次方時,就是所謂的癌症末期。因此,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是提升所有癌症治癒率的最好方法。

目前臺灣女性癌症發生率第一名是乳癌,一般而言,乳癌的形成是乳房腺泡細胞、乳腺管細胞癌化所導致。在臺灣,乳癌最高發生率的年齡落在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比起歐美國家五十五歲至六十五歲的年齡區間提早了十年,而大陸、韓國等亞洲國家也有類似情形,早發的原因尚不清楚,但推測可能與人種有關。

乳癌為何會發生?張金堅認為,屬於遺傳的基因因素約占一○%,另有八○%至九○%的原因是生活方式,可能的因素有飲食西化(如高油、高糖)、晚婚不育、超過三十五歲生第一胎、久坐不運動的生活型態、肥胖等。而臺灣先前鬧得沸沸揚揚的食安風暴,食品中含假油、黑心油、塑化劑等劣質成分,尤其是塑化劑,許多塑膠製品中皆含有,它是一種環境荷爾蒙,會干擾體內的荷爾蒙,可能導致癌變發生。中研院陳建仁副院長曾追蹤全臺一萬多名女性發現,與健康女性相比,乳癌患者的尿液中DEHP代謝物(塑化劑的一種)含量較高,塑化劑暴露較多、代謝功能又差的女性,得到乳癌的風險是一般人的二‧四倍。

乳癌治癒率高 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張金堅表示,從乳癌零期至第四期,整體的五年存活率達八四%,與其他癌症相比,治癒率相對較高。要注意的是,愈早期開始治療,預後的情況愈好,零期的存活率高達一○○%,若到了第四期,就只剩下二五%至二九%。

隨著醫療技術的進步,乳癌的治療朝向個人化設計、儘量保留全乳房、用最低的劑量達到最好療效的方向前進,希望能降低對病人的負面影響。

【完整內容請見《Life Plus熟年誌》 2015年5月號】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