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法避免的幼兒撞傷 到底何時該送醫?
孩子碰撞、跌倒時有所聞,到底是否該送醫、何時送醫,也是大學問。一名九個月大的女嬰因照護者疏失,讓剛學會爬的嬰兒跌落床下,而床鋪離地面將近有60公分之高,導致女嬰後腦勺著地,哭鬧不止。
 
林口長庚醫院急診室外科周禹謀醫師表示,剛學爬、走路的嬰兒,發生跌傷頭部的情形,幾乎是無可避免,而小兒頭部外傷又是最令家長與照護者緊張的問題。一般而言,意外發生後,照護者應仔細觀察孩童是否有抽搐、嘔吐、高燒、躁動、嗜睡、無法走路或爬行、鼻孔或耳朵流出血水時,應立即送醫。
 
輕微的頭部外傷在碰撞處可能會有腫塊,孩童會哭鬧或暈眩,但意識仍清醒,雙眼靈活,三小時內會有嘔吐一到兩次。頭皮內可能會出現鬆軟的血塊,通常在數周內可自行吸收;頭蓋骨骨折,九成以上的孩童會在三個月內自行痊癒。建議可在撞傷處冰敷消腫,但腫塊的大小並不代表撞傷的嚴重程度。
 
嚴重的頭部外傷,多是因顱內壓升高,孩子會有瞳孔大小不一、眼神無法對焦、噴射狀或劇烈嘔吐,而且通常伴隨著昏睡;值得注意的是,有些顱內出血是在受傷後幾個月,才會出現症狀,即所謂的遲延性硬腦膜下出血,嚴重者會導致孩童的人格改變。
 
周禹謀醫師說,居家照護應密切觀察至少24小時,每2小時探視一次,避免刺激性食物,若孩子食慾不振,也不要勉強餵食,並且注意是否有意識不清、不明原因哭鬧、瞳孔大小不一致、手腳某一側較弱(癱瘓前兆)。若無上述情形,也應於三個月內定期回診兒童神經外科檢查,確保幼兒發育。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