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兒膽道閉鎖 九色「黃金」卡簡易篩檢
根據統計,2004~2013年台灣新生兒罹患膽道閉鎖比例約為萬分之1.6,每20萬名新生兒中,約有30~40人罹病。若不及早治療,容易造成肝硬化,並可能在2年內失去生命。國民健康署強調,目前已有膽道閉鎖簡易篩檢法,可透過兒童健康手冊中的九色大便辨識卡,比對寶寶大便顏色,若出現異狀,應到醫院診治,及早遠離膽道閉鎖。
 
有位許小弟在出生24天時,被媽媽發現皮膚偏黃,且大便呈現淡黃色,比對大便辨識卡後,發現異常狀況,於是到院求診。經醫師進一步檢查後,發現看不到膽囊,膽紅素持續升高,懷疑是膽道閉鎖,於是在出生滿2個月前開刀治療。手術後透過定期追蹤,現在許小弟已經12歲,是個活潑健康的小男孩。
 

國民健康署署長邱淑媞指出,膽道閉鎖是新生兒漸進性的膽道病變,可能因產前感染、胚胎發育異常等引起,會造成嬰兒膽道不通,使膽汁積於肝臟中,造成肝硬化甚至需換肝,嚴重將會致命。
 
有膽道閉鎖症的嬰兒,常有黃疸、灰白便或淡黃便及肝腫大等症狀,為了幫助家長了解該疾病,國內專家學者共同研發出世界首創的「嬰兒大便辨識卡」,2004年開始全面推動,放入兒童健康手冊內,方便家長比對新生兒大便顏色。根據統計,過去10年來,約有200萬個新生兒使用簡易篩檢辨識卡,發現異常並確診的患者約有325名。
 

國民健康署提醒,醫護人員在嬰兒滿30天就診時,應再次向爸媽或主要照顧者詢問寶寶的大便顏色結果,或直接索取寶寶的大便檢體給予辨識;如發現異常時,並協助轉介確診及通報給「嬰兒大便辨識卡」諮詢中心,提供諮詢及後續追蹤,以免誤認顏色而延誤治療黃金時機。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