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檢怕怕? 做好風險評估好安心
過去高齡產婦幾乎與羊膜穿刺畫上等號,但前陣子有媒體報導,台中一名孕婦在做了羊膜穿刺後母胎雙亡,引起一片譁然,婦產科醫師就直言,「其實可以不用貿然進行風險較高的抽羊水,也有又準確又安全的產檢選擇。」
 
產前檢查在這20年已大幅進步,光是每個月產檢照的超音波,就有很大的不同!台北榮總婦女醫學部主治醫師陳志堯強調,以唐氏症為例,在台灣發生率約1/1000,40年前篩檢率只有30%,30年前微幅進步到60%,但這對任何一個新手爸媽來說,卻還是不及格!
 
所幸這20年來超音波解析度、加上生物統計學運算的進步,讓篩檢率大大提高到90%,且產檢時間整整提早1個月,讓父母有更充裕的準備時間。另外像是先天性心臟病診斷、妊娠子癲前症、胎兒發育遲緩以及早產等風險評估,也可以從第一孕期(11到14周)就先計算出風險。
 
多樣化的產檢項目,集中在懷孕初期進行,接下來懷孕至中期20周左右,可以考慮高層次超音波檢查,確認胎兒結構是否正常發育,未來只要確認胎兒發育符合週數即可,減少孕婦心理壓力,做好迎接健康新生兒的準備。
 
不過,在眾多產檢項目中,母胎醫學會及婦產科醫師引進國際趨勢,積極推廣「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NIPT)」,透過母血中的胎兒游離DNA,偵測寶寶染色體數目異常的狀況,其中唐氏症(第21號染色體)異常偵測率最高可達99%,其餘染色體數目異常偵測率則介於70-90%之間。
 
這項基因透視技術,一次可以檢視胎兒23種染色體,陳志堯醫師指出,「目前像是小胖威利症、貓哭症等也都已經進入臨床應用了!」換句話說,未來更多讓父母聞之色變的染色體異常疾病,都可透過非侵入性胎兒染色體檢測技術,更精確、更早期被診斷出來。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