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製劑療法夯 仍有3成患者無效?!
目前醫界普遍認為,治療類風溼性關節炎最有效的方式就是生物製劑療法,可保存患者關節的功能,療效極佳,且副作用少;然而,國外曾有研究指出,約有30%的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在使用生物製劑後,仍無法有效緩解症狀,且因價格太貴,普及率仍偏低。

今年56歲的李小姐,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已經27年,原以為是痛風,曾至中醫推拿整骨,嘗試各種偏方妙藥,但卻越發疼痛,甚至無法行走,還曾因服用坊間不知名藥物,體重在一週內飆升7-8公斤。
 
李小姐說,自己是在生完兩個小孩後發病,四肢關節開始疼痛,嚴重影響生活。起初醫師都找不出原因,一度被診斷為痛風,直到發病十多年後才確診罹患類風溼性關節炎。為了治療病痛,李小姐頻頻往返醫院,終於在3年多前,第一次申請到生物製劑,治療後關節僵硬腫痛情形才稍稍緩解。
 
台北榮總風濕免疫科蔡長祐教授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一種原因不明的自體免疫疾病,在台灣約有10萬人罹患,好發於30-50歲女性身上。是一種以侵犯關節滑膜為主的全身性疾病,會造成患者嚴重失能,根據統計,有一半的患者在發病後10年內會終止工作。
 
治療上,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主要使用的藥物,包括非類固醇抗發炎藥、疾病修飾抗風濕病藥(disease modifying anti-rheumatic drugs,DMARDs),以及生物製劑等。已經核准的生物製劑當中,有一些是直接對付發炎物質,例如抗腫瘤壞死因子(TNF-α)、第六介白質(IL-6),另外也有對抗免疫細胞為主的,例如T細胞拮抗劑以及B細胞去除劑等。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