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放性動脈導管 多發生於早產兒
1名孕婦在懷孕38週後,順利的自然生產,但卻發現寶寶心跳特別快,且脈搏強,呼吸也非常急促,就醫檢查後,醫師發現心跳聲夾著雜音,透過心臟超音波檢查後,確診為開放性動脈導管的先天性心臟病。
 
這名媽媽在懷孕期間,雖經過高層次超音波、胎兒心臟超音波等產前檢查,都確診無礙,但卻仍發生寶寶罹患心臟病的案例;高雄開業診所醫師金仁福指出,開放性動脈導管在先天性心臟病中佔5%至10%,通常多發生於早產兒身上。
 
醫師金仁福進一步說明,動脈導管主要連接肺動脈及主動脈,因胎兒肺部沒有呼吸功能,必須透過胎盤的有氧血在胎兒身上循環,流置全身,通常剛出生的嬰兒會有一段過渡期,但等到動脈導管逐漸關閉,若一週後,仍有心雜音,則應盡快就醫檢查。
 
治療上,多先以內科療法,漸進式治療,若小朋友太小無法進行手術,則可考慮外科手術血管結紮手術;金仁福提醒,家長應多點警覺心,若發現相關症狀出現時,則應盡快就醫治療,才能避免症狀持續惡化。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