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不知的《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
中醫學流傳了幾千年經久不衰,必有它的價值及珍貴之處。林林總總的養生術中,本草養生因其治標治本、副作用相對低、簡便易行、經濟廉價而應用廣泛,被推為首選。黃耆補氣又升陽,當歸補血又通脈,桔梗宣肺又利咽,黃連清熱燥濕能瀉火……這些常見常用的中藥大家都已耳熟能詳,可見中藥健康養生之術十分流行。其實本草養生早已進入我們的生活,那些我們的祖先千百年來用自己的身體試驗過的本草方,安全、親切、便於製作,是我們健康養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古有神農氏嚐百草,開啟了中藥學源遠流長的大河。明代李時珍耗費了大量的時間與精力,考證諸家本草,增補疏漏,甚至親自走訪考察,深入曠野山林,觀察、蒐集藥物,尋訪名醫、平民,遍尋驗方,終於著成《本草綱目》一書,承前啟後,成為中醫學重要的參考經典。

藥方組方原則最早源於《內經》。《素問˙至真要大論》說:「主病之謂君,佐君之謂臣,應臣之謂使。」元代李杲在《脾胃論》中再次申明:「君藥分量最多,臣藥次之,使藥又次之。不可令臣過於君,君臣有序,相與宣攝,則可以禦邪除病矣。」

藥中有君、臣、佐、使,彼此相互配合、制約。一般的配置是君藥一味、臣藥兩味、佐藥三味、使藥五味,也可以君藥一味、臣藥三味、佐使藥九味。上、中、下三品共計三百六十五種,法三百六十五度,一度應一日,以成一年。把此數翻倍,合七百三十種。上藥一百二十種為君,主養命以順應上天,無毒,長期服用不傷人。

想要輕身益氣、延年益壽者以上經為本。中藥一百二十種為臣,主養性以順應人事,有的無毒,有的有毒,須斟酌服用。想要遏病、滋補虛弱者以中經為本。下藥一百二十五種為佐、使,主治病以順應土地,大多有毒,不能長期服用。想要除寒熱邪氣、破積聚療疾病者以下經為本。
 
數千年老中醫養生智慧  古方+驗方+偏方+名方
 
中藥選用+煎藥方法+服藥方法=神奇養生方
●中藥選用  藥材真假辨別、性味掌握,直接影響藥性發揮
●煎藥方法  煎藥的用具、用水、溫度、時間和次數,均須講究
●服藥方法  嚴格遵守藥方的服藥時間、次數和溫度,發揮最大藥效
 
不可不知的4大養生方
補中益氣方─黃土湯
材料:白朮、甘草、乾地黃、附子、阿膠、黃芩各3兩,灶心土半斤。
煎法:將以上7味藥放在一起搗碎,放入鍋中加水8升,煮成3升湯藥即可。
用法:1日2次,飯後服用。
功效:溫陽健脾、養血止血。

清熱祛火方─清營湯
材料:水牛角1兩,生地黃5錢,玄參、麥冬、銀花各3錢,丹參、連翹各2錢,黃連1.5錢,竹葉1錢。
煎法:將以上9味中藥洗淨切細,加入8杯水,煮成湯藥3杯,除去藥渣即可。
用法:1日3次,飯後服用。
功效:清營解毒、透熱養陰。

止咳化痰方─補肺阿膠散
材料:阿膠、白米各1兩,杏仁2錢,馬兜鈴、甘草、牛蒡子各1錢。
煎法:將以上6味藥碾成粉末,攪拌均勻即可。
用法:每服3錢,以粥調下,任何時候均可服用。
功效:清熱降氣、養陰清肺。

理氣理血方─核桃承氣湯
材料:桃仁50顆,大黃4兩,桂枝、炙甘草、芒硝各2兩。
煎法:將桃仁、大黃、桂枝、炙甘草,以水7升煮成3.5升,除去藥渣留下湯汁,再加芒硝,重新熬煮,藥湯微沸即熄火。

用法:1日3次,每次5合(1合=100c.c.),任何時候均可服用。
功效:破血下瘀。

本書特色
本書精選《本草綱目》中的養生和治病藥方,用「1:1圖解」形式,介紹養生方的煎藥方法、服藥方法、功效和主治,全方位圖解藥方,讓您一看就懂、一學就會,說明深入淺出,助您快速上手。


資料來源: 圖文摘自源樺出版/本草綱目中醫養生方》/健康中國名家論壇編委會 著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