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動物實驗議題 人的健康美麗是否應建築於動物
若你是喜愛小動物的人,或是時常瀏覽美妝保養訊息,一定曾觸及一份所謂動物實驗和非動物實驗的品牌名單,對此議題也可能有自己的立場與想法;其實,近年來有許多國家已經立法限制動物實驗的項目以及產品,而隨著動物生存權以及動物福祉的漸漸抬頭,愈來愈多人為實驗動物發聲,甚至也有許多的動保組織投入修改動物實驗相關法規推行活動,也有相當多的人權團體希望禁止動物實驗。動物實驗是個相當複雜的議題,究竟這樣得到數據的方式是否是必要的,我們必須由各個不同的觀點來解讀。
 


 
為何需要動物實驗
現行國際法規之中(以美國為例),所有的人用藥品、生物製劑、獸醫用藥、疫苗、醫療儀器、化學藥劑、工業用化學藥劑、食品添加劑、殺蟲劑、殺鼠劑、農業用藥、內分泌製劑、抗微生物消毒製劑、環境排放物、所有含有化學成分的人用及家用製品,以及工作場所、運輸系統的化學藥劑等等,都必須經過動物實驗才能製造販售。

為什麼需要實驗?三個主要實驗目的為安全性、產品效果、法律責任。安全性方面以毒性分析為主要目的,各種產品在研發時期皆以理論為基礎開發,再進一步進入化學數據分析與細胞學實驗,至此,我們無法確切地瞭解產品對人類、動物、環境的潛在傷害,以藥物為例,若一個抗癌藥物研發出來,已知能有效的抑制腫瘤細胞生長,也知道化學結構上並無直接傷害,這樣的數據卻無法預測其他器官的長期傷害,一經動物體使用才知道骨髓的破壞、毛囊破壞、生殖系統傷害等等問題,這些高度分化的生理機能安全性問題無法簡單
的在實驗室裡預測。另外像是清潔劑、殺蟲劑等環境用化學藥劑,許多都有潛在的基因傷害與致畸胎性,化學結構的分析與細胞學的實驗並沒辦法做出複雜的遺傳性預測。而針對產品效果的實驗,以環境消毒劑為例,的確是不一定需要動物體實驗,但所有的藥品與保養類妝品若不經效果動物實驗,無法得知療效,這也是實驗室數據無法提供的。
 

動物實驗的問題
由於目前動物實驗數據的取得必須交付經動物實驗室認證的實驗中心,這些單位在動物福祉上下了很大的功夫,提供實驗動物足夠的居住空間與舒適的環境,如居住的籠舍條件是由獸醫師針對不同物種所設計的,恆溫、恆濕、低噪音、空氣過濾等等嚴格條件,每種不同物種也是有其一定的籠舍大小,而飲食充足更是基本條件,並非像是一般所認知的惡劣環境;而實驗動物的健康與疾病控制都是由專業獸醫師負責,基本健康檢查、預防性驅蟲、止痛、甚至於安樂死都是要由獸醫師遵照法令使用麻醉藥物來執行,也不是像一般所以為的不人道處理。然而,由於現行動物實驗的毒性測試與刺激性實驗,必須將化學物質局部使用於動物敏感部位,例如最常做的就是眼睛刺激性試驗,以及皮膚刺激性試驗,過程因為有一定程度的刺激,實驗進行會造成動物的不適與疼痛,另外像是LD50的數據取得,必須將計量提高到測出動物的半數死亡劑量,儘管獸醫師在各種實驗過程提供足夠的止痛以及必須的治療,但是基於動物生存權以及免於病痛的權利,國際間許多法令正在逐漸修改,希望減少動物不必要的受苦,甚至將特定實驗逐漸減少對動物的依賴。但是,人類依賴可靠的動物實驗數據早已多年,而動物實驗也是目前最低成本、最快速取得數據的方式,所以這轉變的過程想必會需要很多時間與執行上的掙扎。
 
 
更好地實驗方法
由於動物實驗的數據並不一定提供足夠的預測性,且產品最終是必須使用於人類身上,加上對動物權利的注重,所以以人類為實驗材料的科技也逐漸在研發中。日新月異的科技使得人類細胞複製技術與運算技術的進步,非動物體內實驗方式(In vitro)也漸漸在純熟中,如毒性試驗現在已經可以用在實驗室複製出來的人類細胞與組織中,也漸漸的有不錯的效果,但因發展過程相當緩慢,短時間內還是無法避免動物體實驗地進行。現知已建立的化學物資料庫僅有8000多種物質,其他潛在的危險性的確仍很可觀,還有諸多的數據必須倚賴實驗建立資料庫。雖然目前的科技無法使得動物實驗完全被取代,但是實驗室(In vitro)方法已經可以快速得到很多人類細胞與組織的數據,即便目前成本較高,但隨著更多實驗的進行與進步,未來還是有許多的可行性。
 
總結
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除了要不斷的進步來使得人類生命的延長,我們也有責任讓其他生物及環境永續生存。棕櫚樹的種植造成雨林消失、殺虎殺熊取膽造成滅絕、犀牛的絕種、海豹鯊魚的過渡濫殺,這些問題的產生都不是為了延長人類壽命,而只是為了增加人類的自信與外貌。相對的,動物實驗有為了生命延續而進行的,如藥物與疫苗等,但也有為了讓人類增加自信與外觀而進行的實驗,如保養品與化妝品的動物實驗。在科技進步的現代,有許多更新的技術可以取代非必要的實驗,只礙於法令的限制與修改難度,礙於成本的相對提高而遲遲無法讓更多的新技術使用在產品測試上,歐盟與英國已經修改相關法規禁止不必要的動物實驗,相信,動物實驗有其無法取代的地位,但是對於非必要的傷害,我們應該盡可能避免。

資料來源:醫美時尚No.90/企劃撰文/醫美時尚  圖片提供/達志影像 本文感謝朱哲助醫師諮詢指導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