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血或出血型腦中風 治療方式不同

天氣溫差大,考驗心腦血管的彈性。北市聯醫和平婦幼院區神經內科醫師王培軒指出,一旦發現是出血性腦中風,必須嚴控血壓,必要時開刀拿出血塊;缺血型則採取出血栓或在3小時內施打血栓溶解劑。

忽冷忽熱要小心 發現腦中風快送醫

台灣腦中風學會提醒,一旦臨時手腳軟,微笑也困難,講話不清楚時,別慌亂,儘快送醫。

王培軒醫師表示,腦中風主要分成二種,出血性與缺血性腦中風。出血性腦中風大部分原因是血壓長期沒有控制,越來越高,造成腦內血管破裂出血。而缺血性腦中風主要是因為慢性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造成動脈粥狀硬化、動脈狹窄或心房顫動血栓造成血管堵塞所產生。

中風的診斷主要依靠臨床上的神經學檢查、血液檢查與腦部影像學檢查。腦部影像檢查主要是區分出血性腦中風和缺血性腦中風,因為急性期治療二者完全不同。

出血型 嚴格控血壓

急性腦中風治療上,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要嚴格控制血壓,嚴重一點可能要緊急開刀將血塊取出。

而缺血性腦中風的病人經醫師詳細評估病情許可且中風發作時間在三小時內,可考慮施打血栓溶解劑。血栓溶解劑雖可增加三成的復原機會,但也可能造成百分之六的顱內出血可能性,因此施打前的評估相當嚴格。近幾年國內醫療也已積極推動腦動脈內血栓取出術,可增加打通堵塞血管的機會。

發生類似中風的症狀千萬不要遲疑,趕快就醫才不會讓黃金時間白白逝去。

腦中風症狀包括頭暈不止、複視、講話大舌頭、嗆咳、半邊手腳無力、走路東倒西歪。嚴重的腦中風,甚至造成嗜睡昏迷。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