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燒該如何處理|郭和昌醫師

在兒科病房最常遇到家屬詢問的問題是:

「我的孩子一直高燒不退該怎麼辦?」

川崎症在確立診斷及治療前的等待對家屬確實是一種莫大的煎熬,而孩子高燒不退對家屬的照護也是另一大挑戰。

「發燒」是指腋溫超過37.5℃,耳溫超過38℃時,就定義為”發燒”。它是身體有潛在感染或發炎而引起的一種臨床症狀,也表示身體正處於發炎的情況。發燒對病人有保護作用,因為體溫上升時可對體內致病菌提供不利的環境,且因發燒而引起發炎反應激素的分泌能加強人體免疫系統反應,用以對抗外來的感染。

另外,家屬也常會問的另一個問題是:「一直發燒會不會把腦袋燒壞?」「會不會頭殼壞去?」。發燒本身不會影響腦部功能,因為大腦細胞的基本成份是蛋白質,而蛋白質通常要在攝氏42℃以上才會逐漸地被破壞,一般的發燒很少會超過42℃,所以大部分不用擔心會燒壞了腦袋。除非某些引起腦部病變的發燒如腦炎、腦膜炎等情況。(腦部感染大部分會合併嘔吐、昏睡、意識不清、肢體活動異常…等)。

發燒的週期簡單分為寒顫期、發熱期及退熱期。

寒顫期:當出現寒顫、發冷、心跳及呼吸加速、四肢冰冷或發抖時,應予穿著適當衣物或被蓋保暖,以減輕上述症狀所造成的不適感。

發熱期:發生皮膚溫暖或發熱、口渴、頭痛、煩躁不安或食慾不振時,應減少衣物及被蓋、維持房間空氣流通、補充水分,並可使用冰枕或溫水拭浴來幫助散熱,使身體感到涼爽舒適;使用冰枕5~10分鐘後,應注意四肢是否溫熱,當四肢冰冷時應暫停使用,給予保暖,小於3個月的嬰兒建議用水枕不用冰枕。(因為體溫控制中樞尚未成熟,容易因使用冰枕而導致體溫過低);而溫水拭浴(水溫38℃,泡20-30分鐘)是藉由水蒸氣使皮膚微血管擴張,達到散熱。還有補充足夠的水份是很重要的(包括開水、果汁、運動飲料、水果…等),如果體溫耳溫超過38℃,腋溫超過37.5℃以上時, 應依 醫師指示服退燒藥。並正確記錄發燒之天數,體溫度數及其他症狀提供醫師參考。

退熱期:此時皮膚溫暖並且可能會有大量流汗的情形,故應適時補充水分及更換乾淨衣物,穿著寬鬆衣服,減少被蓋,並保持室內空氣流通,室溫宜維持在24~26℃,以維持身體乾爽舒適。

(部分摘錄自長庚醫院小兒發燒衛教手冊)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