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不枉此生,50歲前,不做會後悔的事

50歲前的我們,為工作鞠躬盡瘁,50歲後的我們,決定不枉此生!

最受日本企業好評的人生講座,重磅登場!

你的生存價值為何?

當你50多歲時,打算怎麼過將來的生活?

接下來,想要成為什麼樣的人?

如果希望不論到幾歲都能朝氣蓬勃,你應該在青壯年時期便自我進行總盤點,這是一個絕佳的好機會,讓你重新省思為了什麼而活。做好萬全準備,勇敢Reset!

100個關於如何擁抱精彩第二人生的建言,除了來自日本熟齡社會的借鏡,也增加了台灣現況與長照2.0政策。

今後,想要什麼樣的人生,不妨試著計劃一下吧!

大前研一說過:「在退休的前5~10年之間,上班族應該對自己的人生進行一次總盤點。這個行動隱藏著兩層意義:回顧過去努力的成績、審視未來30年想要的生活。」

本書以50歲後一定會面臨的幾大議題,如:健康、工作、金錢、人際關係來區分,全方面協助你規劃末來20~30年的老後生活。

生命是自己的,人生走到此一階段,你我早已沒有時間可以浪費,也不用再等什麼是最好的時刻了。該退休的、旅遊的、想去的地方、想做的事…..做了就對,勇敢地重啟人生。

全方位掌握工作、健康、金錢、人際與家庭,擁抱精彩的第二人生

◎ 籌劃好退休後的事業,或是決定投身志工行列

◎ 準備好死之前所需要的錢

◎ 在陷入經濟危機前,事先做好預防準備

◎ 重新審視和家人、朋友之間的關係

◎ 夫妻雙方都要能各自獨立

◎ 讓身心靈都養成良好的習慣

◎ 自己決定醫療的方法

◎ 為了父母及自己的老後預先做好準備

◎ 開始生前贈與

◎ 傳遞家族文化

The Day After 50歲!你即將變成什麼樣的人?想過什麼樣的日子?就從今天開始吧!

更多《為了不枉此生,50歲前,不做會後悔的事》介紹:https://goo.gl/TsNcmM

《為了不枉此生,50歲前,不做會後悔的事》序

50歲,正是一個可以讓我們停下腳步好好靜心思考的最佳時機,從今往後到底要為自己安排什麼樣的人生?想追求的目標為何?接著,才能為未來的後半段旅程擬定戰略,設計出更加圓滿的人生計劃。

你滿足於現在的工作嗎?有沒有一種由衷的渴望,總覺得內心還存在著另一個自己?是否曾想過拋開目前擁有的一切,從零開始?如果可以,人生下半場的事業,不妨將重心移到志工、或個人興趣上吧。若等到退休才開始著手計劃,就為時已晚,從現在開始準備,是最好的。

為了擁有美好的後半場人生,必須先好好認清與分析個人的優缺點。希望能在離世的那一刻,帶著微笑對自己說:「不枉此生」。在接下來的內容,我們會討論各式各樣的問題。因此,在閱讀本書時,請務必在手邊準備好一本隨時能寫下答案的筆記本,並記錄自己的答案,或寫下在看到問題時,衍生出的各種觀點與感想等。這些隨筆的內容將成為你今後人生的羅盤。

想像理想的老後生活

我長年從事演講活動,更曾以【快樂的熟齡生活。身體、心靈以及金錢】為題在日本各地進行演說。台下的聽眾大多為60歲以上的年長者。

然而這樣的話題,我一直希望能有更年輕的聽眾參與討論。在這之後不久,我被委託擔任講師,這次是以50歲企業家為對象所舉辦的「生存價值研討會」。而我也參考了與會學生們的反饋活動,並於後續陸續進行演說。

我曾出版一本書。在出版之前,我花了好幾年的時間,以「哪種人能夠活得快樂又長壽」為主題,奔走世界各地蒐集相關的資料。

根據資料蒐集結果,我試著歸類出這些人共通的特質,發現到一個極為有趣的結論―這些特質其實都很普通。

‧ 身心都維持高度健康。

‧ 總是正向思考。

‧ 抱持感恩的心。

‧ 容易受到感動。

‧ 擁有人生理念。

雖然聽來平凡無奇,但你都做得到嗎?為了能成為這樣的長者,現在的你應該如何安排自己的人生呢?

50歲,正是一個暫時停下腳步,研究生涯規劃的最佳時機。年紀愈是增長,愈能從健康程度與是否依然生氣蓬勃來明顯感受到個人差異。去參加同學會,與許久未見的老朋友們會面,最能深刻感受到其中的差別。

其中,身心都維持高度健康這一點,指的是認為自己很健康的人。例如,同樣是糖尿病患者,有些人確實遵照醫囑做好完善的控制,讓自己感覺一點病痛也沒有,非常有精神;有些人卻總覺得已經半隻腳踏進棺材了,於是活得悲觀頹廢。所以隨時注意身體的健康狀況,並抱持著即使難免有些毛病,也要元氣十足這種想法是非常重要的。

研究報告指出,正面思考的人其壽命高於平均約7.5年。而根據調查來源的不同,有些研究報告結果甚至顯示正向思考的人,壽命還會更長。

年紀愈大,愈容易因為「身體機能衰退」、「失去工作」等負面因素而感到意志消沉、沮喪難過。此時,如何積極正向地思考更顯重要。雖說如此,當「做什麼都提不起勁」、「感到憂鬱」時,又要如何與這些情緒相對抗呢?

作家五木寬之先生曾說當他感到憂鬱時,會在睡前做一份功課,那就是「抱著感恩的心入睡」。至今他仍維持著此一習慣。那麼,一天當中到底應該要感謝幾次呢?

據聞有「女性創業家之母」稱號的今野由梨女士,每天都會挑戰感謝1百次。倘若我們也這樣做的話,是否就能即使到了120歲,仍舊保持精神奕奕呢?

隨著年紀增長,或許不自覺地開始有了「活到這把年紀,該經歷的都經歷過了」、「學習新事物真是件麻煩事」這樣的想法。此時的你,會不會覺得心境愈來愈冷漠,不太有事物能讓你泛起絲絲感動的漣漪呢?如果無法產生感動的情緒,掌管大腦中短期記憶的海馬迴就會開始偷懶,這時,罹患失智症的風險也會提高。

在情況惡化前,為了不陷入「有如行屍走肉般活著︙」這樣悲慘的人生,你應該時刻把感動及發現新事物的重要性銘記在心。至於常保感動之心的典範,就是直到91歲仍時時深為周遭萬物感動的畢卡索。

心懷「目標」的人,不管到幾歲都朝氣蓬勃關於「什麼樣的人能活得快樂又長壽?」的調查,根據一項研究結果顯示:「想要活得快樂又長壽,抱持目標而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

麻省理工學院的老人學研究所所長瑪麗蓮•艾伯特(Marilyn Albert)曾以1千名80歲以上的年長者為對象進行研究,研究的主題為「什麼能讓老人持續維持大腦智能健康而不衰退」。調查結果顯示,其中有一個極為關鍵的因素:「帶著人生目標而活」。事實上,與哪種職業完全無關,創業家也好,家庭主婦也罷,只要有目標,就能展現身而為人的生命力,讓自己活得無限精彩。

此論點不僅適用於健康的人,在癌症末期安寧病房服務的護理長也曾在電視節目中表示:「有目標的人,即使處於癌症末期,仍能保有高品質的生活」、「讓癌末病患擁有人生目標,是我們醫護工作人員的使命」。工作正值黃金時期的各位,應該都希望能在上了年紀後,以悠閒的步調度過晚年。然而,因現代人很長壽,想要悠閒度過人生下半場的20年、甚至30年,其實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

辛苦工作幾十年後,給自己數年的時間好好放鬆休息是必要的。但若長期過於輕鬆自在度日,會讓自己有如彈性疲乏的橡皮筋,很快就會明顯感受到萎縮凋零,在他人眼中,也會呈現出垂頭喪氣的模樣;與朋友交談時,還會因找不到話題或言談無趣,逐漸變得沉默寡言。

作家淺田次郎先生雖曾提及「人在上了年紀之後,就應該要怡情養性、遊山玩水,輕鬆度日」,然而,他本人卻一直持續以作家的身分活躍著,未曾間斷。(摘自產經新聞二○○九年12月8日)。

我公公榊原仟先生是日本心臟外科權威,長年下來醫治了許多患者,其中一位是石坂泰三先生。石坂先生曾擔任經濟團體聯合會會長暨東京奧林匹克會長,他在近80歲時罹患心臟病,到我公公的醫院進行治療。他很幸運地痊癒了,在即將出院時,我公公囑咐石坂先生的秘書們:「今後一定要設定以每6個月能完成的事為目標,長一點或短一點都不行」。這件事我是一直到最近才知道的。

雖然有目標很重要,但切記不要設定得過於遠大。那種需要拼死才能完成的目標,對年長者而言,實非必要。恰如其分才是最重要的養生關鍵。至於各位讀者因為目前都還年輕,所以請為自己設定一個適當的長程目標吧。

作者簡介

榊原節子

日本藥科大學客座教授、Digital Hollywood University大學院大學客座教授。身兼生活顧問及理財顧問。出生於東京。年輕時先前往美國曼荷蓮大學(Mount Holyoke College)留學,之後畢業於國際基督教大學社會科學系。曾擔任國際會議即時口譯工作,後從事醫藥品、生物科技等企業間的企業買收事業。1991年成立以國際投資諮詢為主要業務的公司,並擔任該公司社長。充分運用公司內外的所有人脈關係,提供企業經營者或資產家關於資產運用、繼承等事務的諮詢服務。

2002年從第一線實務工作退居幕後,目前從事寫作及演講等工作,其主題為關於安心的老後人生設計、快樂活到老‧心理與資產的繼承、親子之間關於金錢教育或生活能力的教養、社會貢獻等。除了寫作及演說之外,還積極擔任財團關於基金資金運用等的顧問,活動範圍非常廣泛。曾擔任東京惠比壽扶輪社第一代女性會長。

Homepage  home.g02.itscom.net/sakaki/

部落格 setsukos.jugem.jp/

更多《為了不枉此生,50歲前,不做會後悔的事》介紹:https://goo.gl/TsNcmM

《為了不枉此生,50歲前,不做會後悔的事》精彩摘文

讓自己與父母有「活下去的意願」

若雙親的身體仍然硬朗,不管是繼續工作、擔任義工或者步調緩慢地過著悠閒生活,只要是開心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我們為人子女的也會覺得很高興。然而,隨著時間一天一天往前推進,父母的生命接近了最終章,這時身為子女的我們,首要面對的問題就是,要親自照顧或由看護來照料父母。

養育兒女及老人看護,乍看之下完全不同,但我卻認為其實兩者之間還是有很多相似點。

父母養育孩子時,若一心溺愛著孩子,凡事總是從頭到尾幫孩子準備周全,不願孩子受到一絲挫折,無論吵著要什麼東西都買給他們;在孩子們遭遇失敗時,父母抱著憐㦖的心情,在後頭幫忙收拾善後。接受這種溺愛方式養大的孩子,最後一定會成為缺乏生活動力、沒有目標、無法有所作為的媽寶。

同樣的,如果我們在照顧父母或是請看護照顧時,過度保護而不讓他們自己動手處理事情,整天喊著「太危險了」、「不想讓父母太過勞累」等話語,這麼一來,父母親會變成什麼模樣呢?我想毫無意外的,一定會剝奪他們的「生存熱忱」,結果反倒讓他們覺得自己是對社會毫無貢獻的無用老人。

在某次聚會的場合中,我遇到了小山敬子醫師,獲贈了一本她的著作。在書中,小山醫師提及「人生走到最後階段,就算是到了已經必須請看護照顧的狀態,也要保有勇往直前的動力,帶著幹勁努力活下去,完全是大家能做到的事情」。另外,書中還提到「只要一個妙招」,就能輕鬆看護照顧高齡者,這一招就是讓高齡者保有「生存的熱情」。

我聽過夢之湖村(www.yumenomizuumi.com/)代表藤原茂先生所說過的一段話,讓我非常的感動。在山口市的夢之湖村裡設置了許多障礙物,然而,這其實是為了一個理由而故意為之的設計。這個理由就是「想要讓活著的高齡者,發揮自身的力量克服這些障礙」。每天,年長者可步行到這個地方,選擇自己想要進行的計畫,如果做出了有貢獻的事,就能獲得夢之湖村內部的通行貨幣。

這樣的目的就是為了能讓年長者設定好目標,將自己打造成一個生活充滿夢想、能自我決斷,情感豐沛的人。這裡的日間看護服務非常受到民眾的歡迎,據說,還有一些人為了加入此地的看護服務,不辭辛勞地遠道而來。這裡和一般社會福祉制度下設立的老人看護機構完全不同,夢之湖村有其獨特的理念,他們貼心的設想甚至會讓我產生衝動想要應用在兒童教育領域上。

相反的,「母親什麼都不用動手,全部我來做就好,沒關係的!」像這樣過度保護的做法反而容易為雙親招來罹患失智症的後果。生存價值、交朋友,以及運動,這三件事對老年人的重要性一定要銘記在心。此外,還要讓雙親心存「即便用爬的,也要自己去上廁所」的這種氣魄。

為了讓父母對生活充滿期待、讓他們感受到生命的意義,我們也必須從旁協助他們、守護他們。我強烈認為這是我們為人子女對於年邁雙親所應盡的最基本責任。而要做到這些,就必須仔細了解父母的一切。

對於你的雙親而言,「生活熱忱的根源」是什麼?是工作、義工、宗教、孫子、興趣、學習嗎?父母親擅長的又有哪些?不妨好好思索一番。

與父母事先溝通,人生的最後一程要怎麼走

你可能覺得現在父母應該不想提及此一話題。然而,這卻是每個人都不得不面對的事。任誰也無法保證明天自己仍然安然無恙,也無法確信會不會遭遇突發事故,或者也有可能突然因腦中風而變得意識不清。

如果被問到「腦死狀態,要捐贈器官嗎?」這個問題時,你會如何回答?

「可以進行氣切嗎?」你也必須擔起回答醫師問題的重責大任。

關於父母的臨終醫療,要治療到哪種地步、想捐贈器官嗎?這些事情,父母都已做好生前指示了嗎?這些內容,你或父母的主治醫師都已經知道了嗎?

父母有可能因為不想麻煩家人,所以強烈抱持著希望能縮短治療時間的心態,不過,這或許並非是父母本意,建議還是應該與父母好好地溝通,聽聽他們內心真正的想法。

當迎接死亡的時刻來臨,最重要的應該是本人最希望以何種方式結束這一生。因此,關於葬禮及之後的祭祀方式,也都應該與父母詳細討論。
更多《為了不枉此生,50歲前,不做會後悔的事》介紹:https://goo.gl/TsNcmM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