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紀錄! 478克早產兒動脈導管手術成功
出生僅478克早產兒女嬰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成大醫院小兒部採用「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且放置關閉器的過程,配合術中超音波定位,使用極少量之顯影劑保護這名早產兒的腎功能;2日後此超小早產兒即脫離呼吸器,腎功能也逐漸恢復,心臟衰竭也大幅改善。
 
早產兒常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
近20年來,早產兒照顧不斷進步,存活率也提升許多,但住院期間仍有許多疾病依然是治療瓶頸,其中之一就是開放性動脈導管。成大醫院小兒部林永傑醫師指出,早產兒因提早幾個月出生,動脈導管上的肌肉較少收縮力較弱,因此常常罹患「開放性動脈導管」早產兒出生後的動脈導管仍維持開放時,將會分流主動脈的血流至肺動脈,若分流的血量太大,一方面造成早產兒血壓不穩定,心臟衰竭;另一方面卻造成肺部過度充血,氧氣需求量上升,甚至肺出血,進而死亡。
 
藥物僅對半數有效卻可能有副作用
早產兒「開放性動脈導管」的治療,過去僅有藥物治療與開胸手術治療,而以藥物優先。然而藥物僅對半數的早產兒有效,卻可能帶來副作用,如胃腸出血、腎功能下降等。若藥物治療無效,而且此先天性心臟病造成心臟衰竭或是呼吸衰竭,那就須進行開胸手術,將開放性動脈導管結紮。但手術也可能帶來一些後遺症,例如出血與感染、體表會留下1條很長的傷疤、返喉神經的傷害而造成聲音終身沙啞等。
 
傷口小失血少 避免開刀後遺症
林永傑醫師指出,近年來國外開始嘗試使用心導管將關閉器送至動脈導管中,從內部阻斷血流,稱為「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此一術式,一來傷口小,失血量少;二來可以避免外科開刀帶來的後遺症。
 
打破手術治療最輕體重早產兒紀錄
目前世界上報告可成功接受「經皮心導管之開放性動脈導管關閉術」最小體重為755公克。林永傑表示,成大醫院早產兒心導管手術,目前已治療10例體重小於2,500克的案例,成功率100%;此次接近500克的案例,讓該院打破文獻上以此手術治療最輕體重早產兒的紀錄。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