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社)

共同社報導,日本科學家17日在英國科學雜誌《自然》發表文章,宣布創下全球首例,成功用老鼠的「誘導性多功能幹細胞」(iPS細胞)培養出了大量卵子,而且成功以之繁殖出後代。

以往的方法需要在過程中將細胞移植到老鼠的卵巢中,難以邁向對人類的應用;但如果進一步鑽研此次的方法,也有可能在數年內實現培育人類的卵子。

參與研究的包括九州大學和京都大學等的科研團隊,其中九州大學教授林克彥表示:「如果使用不孕女性的iPS細胞再現卵子的生成,就能有助於探明不孕的原因。如果能在體外培育大量卵子,或許還可以運用到瀕危物種保護領域。」

不過,培育人類卵子有可能關係到今後生育兒女的技術,或許會產生倫理方面的問題。

科研團隊用從出生後第10周的老鼠尾巴培育的iPS細胞,來培育卵子和精子的早期細胞「原始生殖細胞」;然後把在體內形成卵子所需的約5周時間分為3個階段,使用各種試劑進行培養。結果,在特定條件下生成了約4000個卵子。

這些卵子和普通精子進行體外受精後,得到約1300個受精卵,最後生出了8隻老鼠。

此次體外受精的老鼠出生率不足1%。據九州大學表示,使用普通卵子的體外受精成功率為60%至70%。如何改良培養條件等來提高卵子的質量將是今後的課題。

先前科學家已從老鼠的iPS細胞培育出原始生殖細胞,但要將其變為可以受精的卵子,須移植到其他老鼠的卵巢中,而且一次能培育的卵子數量有限。


HiNet新聞報導,英國也曾有科學家,成功用老鼠精子及非卵子細胞培育出老鼠。研究員以老鼠精子細胞核注入改造過的孤雌單倍體胚胎細胞中,產生不同於卵子原有的細胞分裂。此方法培育老鼠的成功率有24%,但實驗結果老鼠卻能順利茁壯、孕育下一代。

科學人雜誌2010年的報導指出,本次實驗所使用的誘導多能性幹細胞(iPS細胞)雖然取自成年哺乳動物,但擁有胚胎幹細胞才會有的「多能性」。

過去,科學家普遍認為,只有在胚胎發育非常早期的一小段時間裡,胚胎裡的所有細胞才具備成為人體220種細胞的能力,但實驗證明iPS細胞也擁有轉化成多種人體組織的能力。

iPS細胞因為有這樣類似「返老還童」的能力,因此吸引全世界的科學家致力開發iPS細胞的潛力,期待有天能用來治療目前人類束手無策的疾病,例如第一型糖尿病、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

資料來源:關鍵評論網
https://www.thenewslens.com/article/51699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