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痛欲裂不可忽視 可能是顱內血管瘤
一名41歲王先生,日前突然感到劇烈頭痛且下肢無力,隨即被送至附近醫院急診,經由腦部斷層掃描,發現腦部蛛網膜下腔出血,疑似顱內動脈瘤破裂;之後被轉往台南市立安南醫院急救,轉院時意識清醒,但在緊急安排血管造影後即昏迷不醒,且發現他腦中有三顆動脈瘤,並被診斷為顱內動脈瘤破裂。
 
收治這名患者的安南醫院腦神經外科主治醫師程正鑫指出,在安排緊急手術夾除右側兩顆血管瘤,手術第十天即轉出加護病房;且又安排右側盧骨成型術,透過左側鑰匙孔手術,根除左側一顆血管瘤,第二次住院七天即出院。
 
根據台灣流行病學統計資料顯示,每年平均十萬人中,約有兩人死於腦部蛛網膜下腔出血,而其中男女發生的比重為2:3;血管瘤好發年齡大約介於三十歲到五十歲之間,遺傳為重要因素之一,特別是家族有遺傳性高血壓者,約兩成機率會出現兩顆以上的血管瘤。
 
程正鑫醫師表示,腦血管瘤一旦破裂,相當於大型中風,有三成的病人會在破裂時當場死亡,僅二分之一病人可存活,即便存活也會留下後遺症。目前顱內動脈瘤的治療方式有兩種,一種是透過傳統開顱手術夾除動脈瘤,復發率較低,但恢復時間較長;另一種則是血管栓塞手術,不需要開顱,恢復時間短,成功率高,但復發率高。
 
顱內動脈瘤目前只能透過腦部核磁共振血管照影才可發現,病患常常無症狀,有些是透過健康檢查發現,或是等到劇烈疼痛做腦部電腦斷層或核磁共振時才發現;程正鑫提醒民眾,若有家族高血壓病史或是長期頭痛,最好定期做健康檢查,早期治療,以免引發更多後遺症。

▋延伸閱讀

▋推薦影音

▋關注我們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