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指關節疼痛別輕忽 小心類風濕性關節炎上身

類風濕性關節炎十年成長57% 關節疼痛為前兆

根據台灣健保數據統計,近十年來,台灣罹患自體免疫疾病的人數年年增加,其中類風濕性關節炎的健保申報人數,更從2006年至2015年成長了57%,已成為不可輕忽的疾病。一名47歲婦女,平常興趣為繪製中國傳統畫作,但自從出現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症狀後,在關節劇烈腫脹與疼痛下,讓她不得不放棄工作與興趣。雪上加霜的是,該婦人對於口服藥的適應性較差,並出現肝功能受損與發炎的症狀。

這位婦人經由台中榮總過敏免疫風濕科陳一銘醫師收治,並開立生物製劑的治療處方。約莫三個月後,病情逐漸穩定,日常生活也無任何不便,並順利回歸工作與重拾畫筆,讓她十分滿意。

類風濕性關節炎為一種免疫系統疾病,好發於中年女性,其中又以30~50歲居多。但由於初期症狀不具特異性、治療不易,亦常被誤認為痛風或退化性關節炎…等症狀。陳一銘醫師提醒,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病初期多以關節對稱的腫熱痛、晨起關節疼痛、僵硬等症狀出現。若是發現每天早上起床出現關節疼痛僵硬等不適感,無法握拳,且持續時間較長,則應盡速就醫,避免錯過黃金治療期。

生物製劑助益四成RA病患 有效延緩關節惡化

陳一銘醫師表示,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初期症狀不明顯,多數病患容易忽視診治重要性,等到關節出現變形的症狀,才感受到嚴重性並接受醫療就診,但此時病情已是不可逆狀態了。由於類風濕性關節炎最佳的黃金治療期為發病初期前二至三個月,雖然以現行的醫療技術仍無法完全痊癒,但經過治療卻可以達到有效的症狀緩解,盡早治療才是唯一的途徑。

對於類風濕性關節炎的診治,已趨向個人化的治療方式,針對每位病人的狀況,對症下藥,陳一銘醫師指出,目前市面上的治療方式包含傳統口服疾病修飾藥物(DMARDs)及生物製劑,多數病人可利用口服藥達到病情穩定,但約近四成民眾仍會出現病情惡化的狀況,可經由評估後,並利用生物製劑以延緩關節惡化與相關併發症的狀況。 

陳一銘醫師補充說明,生物製劑是一種選擇性的免疫抑制劑,可以有效的改善關節發炎狀況,並且在短時間內達到效果,而目前生物製劑的機轉,包括抑制免疫細胞中的T細胞和B細胞,以及作用在腫瘤壞死因子(TNF-α)、白血球介素(IL-6),抑制發炎作用,減緩對關節的傷害;主要分為皮下注射及靜脈注射兩種劑型,病患用藥前,會先視其狀況討論適合的劑型,作為選擇的依據。

醫病合作與順從用藥 有效維持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情穩定

陳一銘醫師提醒,雖然現在已經有多項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用藥,但是單靠醫師的努力是不夠的,病患對於日常的照護需要特別注意,才不會導致病情加劇。

類風濕性關節炎病患日常照護應注意:

1、有規律的運動、適當休息、睡眠充足

2、健康飲食、加強鈣質的攝取

3、保持理想體重

4、抗拒沮喪、保持心情愉快

5、保持積極的態度

6、藥物控制

7、戒除菸癮、避免過度飲酒

除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外,更應配合醫護、復健、營養諮詢、心理治療團隊的照護以及社福、家庭、病友會支持。透過積極的治療可以達到良好的療效,醫病合作,順從用藥,才能有效的長期穩定控制。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