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宮內膜位於子宮腔內,是胚胎著床與懷孕的地方,若沒有懷孕成功,子宮內膜就會脫落,並以月經的形式排出體外。只要子宮內膜細胞移位到子宮腔以外的地方,如:卵巢、子宮肌肉層、骨盆腔的腔壁、以及其他器官…等,而且存活下來,在荷爾蒙的刺激下,時間一久,就會導致「子宮內膜異位症」。

若異位的子宮內膜在「卵巢」內生長,月經出血期間,卵巢內的異位性子宮內膜也會出血,但這些經血無法排出,滯留在卵巢內,水分逐漸被吸收減少,經血中的血紅素氧化成「含鐵血黃素」,形成巧克力顏色的糊狀物,日積月累逐漸變大,便形成子宮內膜異位瘤,俗稱「巧克力囊腫」。

若子宮內膜直接入侵至子宮肌肉層內,形成異位的子宮內膜,且繼續生長,造成子宮肌肉層的腫大及纖維化,稱為「子宮肌腺症」。

卵巢的巧克力囊腫,會壓迫正常的卵巢組織,減少卵巢濾泡的數量,容易導致不孕

巧克力囊腫小於5公分的不孕症病患,建議先嘗試懷孕,可以採用較積極的人工協助生殖療法,如:人工受精、試管嬰兒等,治療2-3次後,若能達到懷孕,巧克力囊腫在懷孕期間自然會萎縮變小、甚至消失。

巧克力囊腫大於5公分的不孕症病患,若能自然受孕,懷孕期間再追蹤腫瘤的變化即可。若經過積極的促孕(刺激排卵)治療仍無法懷孕,建議接受腹腔鏡手術將巧克力囊腫移除,一方面減少對正常卵巢的壓迫,有助於懷孕;另一方面,將腫瘤送病理切片檢查,才能確定是良性或惡性的卵巢腫瘤。

不孕症合併有子宮內膜異位症者,治療上要達到懷孕的目標比較不容易,但在腹腔鏡手術後的6個月內,是最容易受孕的時期,建議採取積極的試管嬰兒療法,成功機率可以再增加一些。

曾做過手術治療並確診為巧克力囊腫的婦女,在嘗試懷孕及人工協助生殖療法的治療期間,血液中雌激素的濃度會上升,巧克力囊腫的病灶可能會擴大或復發,若巧克力囊腫變大超過3公分以上,並且影響到刺激排卵的效果時,可以採取經陰道超音波、抽吸囊腫的手術治療,而不必重複施行腹腔鏡手術。若在嘗試懷孕的治療期間,巧克力囊腫多次復發,可以重複此抽吸手術,以減少對正常的卵巢組織的壓迫。

子宮內膜異位症與雌激素有密切的關係,停經以後,血中雌激素偏低,子宮內膜異位症會逐漸消失。

<本專欄反映專家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

資料來源:康健雜誌 作者:王馨世(長庚紀念醫院林口醫學中心婦產部生殖醫學科教授)2017.01.07
http://www.commonhealth.com.tw/blog/blogTopic.action?nid=2032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