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面俱到」 避開大腸癌

資料來源:(優活健康網編輯部/綜合整理)

大腸癌近年來在國內盛行率不斷攀升,除了基因的因素,其他被視為危險因子的還包括,高油、多肉的飲食型態、肥胖、缺少運動、抽菸等,其中學者認為最大的原因是,環境中大量增加的致癌物質污染飲食,其中又以動物性食物風險最高。

基因無法改變 靠飲食避開腸癌因子

當致癌物質累積在腸道內的時間過久,就可能引起各種病變,台灣腸癌病友協會理事長王輝明憂心地說,雖然基因無法改變,但若避開這些危險因子,仍然有助於預防腸癌的發生,最好現在就開始改變你的生活型態與飲食:

1) 少吃肉類(尤其紅肉)、油炸、燒烤食物 /

少吃肉類可減少吃下致癌物機會,且肉類經燒烤、醃漬後,也會再釋放出更多致癌物質,國外一項大型研究發現,嗜吃紅肉、炸薯條等高油脂食物的女性,比一般人多出50%罹患大腸癌的機會。

2) 多攝取蔬菜、水果、全穀類 /

纖維可以增加糞便容量,稀釋致癌物,也可促進排便,減少致癌物與腸壁的接觸機會,每天應至少攝取25克。

3) 保持健康的體重 /

將BMI指數控制在18.5~24理想範圍內,腰圍(約通過肚臍位置,且於吐氣時測量)以台灣男性不超過90公分(36腰)、女性80公分(30腰)為標準。

4) 多運動 /

日本厚生勞動省過去發表一項大規模的追蹤調查指出,運動量較多的男性,罹患大腸癌的風險比幾乎不運動的人少了三成。

5) 適當補充營養素 /

國外調查發現,葉酸、硒、維生素B6能降低罹患大腸癌機率,每天一顆綜合維他命就能補足所需。

6) 多補充益生菌 /

益生菌有助分解腸道內的毒素,並且可以抑制腸道內分泌發炎因子的壞菌,日本兵庫醫學院教授曾經做過一項4年的研究,發現補充益生菌的腸癌病人,術後復發的機率較低,除了多吃優酪乳、乳酸菌或泡菜外,也可多攝取能幫助腸內益菌生長的食物,包括含水溶性纖維的食物,如蔬菜、水果、菇類、海藻類,以及富含寡糖的食物,如牛蒡、洋蔥、蘆筍、大豆等。

7) 不抽菸 /

多項研究指出,抽菸者長大腸瘜肉的機率是不抽菸者的2倍。(本文摘自/別讓身體比你老:解讀不生病的關鍵/康健出版)

© 2021 健康醫療網
Back to top
copy sharing button